高校专利转化区域定向许可模式运行8个月,来听听山东的3个创新逻辑
高校专利转化区域定向许可模式运行8个月,来听听山东的3个创新逻辑
高校专利转化区域定向许可模式运行8个月,来听听山东的3个创新逻辑
5月28日(rì)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山东省政府办公厅(bàngōngtīng)日前印发的(de)《关于进一步推动专利(zhuānlì)产业化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记者从会上(huìshàng)获悉,高校专利转化区域定向许可作为推动全省专利产业化的一项(yīxiàng)创新举措,自去年10月启动以来(yǐlái),在拓展专利转化路径,促进专利精准对接和落地转化,助推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山东省已有30多所高校、70余个区县参与专利区域定向许可,1700余项高校存量专利在各地产业中实现转化运用(yùnyòng)。
会上,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xúnshìyuán),山东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于智勇表示,高校专利转化区域定向许可(xǔkě)的具体做法可总结为(wèi)“三个定向”——
一是瞄准地方产业(chǎnyè),专利定向推送。指导(zhǐdǎo)省内高校围绕区域重点产业,筛选适宜当地实施的(de)专利在区域内发布,通过“先免费试用、再达成许可协议”的方式实现专利转化运用。
例如,齐鲁工业大学聚焦生物医药、功能食品(shípǐn)等领域,烟台大学梳理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zhuāngbèi)产业高价值专利,向有关产业链企业精准推送,410余项专利达成许可(xǔkě)协议,惠及企业近(jìn)300家。在推动校企对接基础上(shàng),我们指导山东知识产权运营中(zhōng)心对全省高校、科研院所8万余件存量专利按照(ànzhào)产业进行分类,形成专利转化资源库,在高校自身专利资源不能有效满足区域产业需求时,从专利转化资源库中补充推送,有力保障了专利区域定向许可的覆盖度和惠及面。
二是围绕企业需求,人才定向(dìngxiàng)服务。为保障(bǎozhàng)专利(zhuānlì)成果在企业顺利实施,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团队与企业加强协作,让产业、专利、人才快速“相识相试”。
山东农业大学通过“科技特派员”“企业副总(fùzǒng)”等形式深入(shēnrù)企业一线,了解企业发展需求,精准实施专利(zhuānlì)成果定向许可。烟台市鼓励优质服务机构针对专利许可提供公益性服务,打破传统校企(xiàoqǐ)合作中信息不对称的壁垒,确保定向许可专利在企业“落得下、用得好”。
三是立足转化实施,成果(chéngguǒ)定向应用。整合政府(zhèngfǔ)、高校、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资源,搭建产学研联合创新载体。
山东知识产权运营中心(zhōngxīn)发挥专业运营机构优势,促成齐鲁工业大学(dàxué)制浆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临沂郯城县合创新材料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将瓦楞纸相关专利(zhuānlì)转移到企业,启动高强度抗衰减瓦楞纸生产技术研发(yánfā)项目,企业产品经工艺优化后预计(yùjì)年产值超7亿元。烟台大学将46件(jiàn)机器人控制系统、计算机图像采集领域的专利许可至福山区6家企业,帮助企业节省了近100万元的研发费用。
(大众(dàzhòng)新闻记者 王鹤颖)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