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我们的1945|庞连芬:“没人敢当妇救会主任,我敢!”

体育正文 221 0

我们的1945|庞连芬:“没人敢当妇救会主任,我敢!”

我们的1945|庞连芬:“没人敢当妇救会主任,我敢!”

抗战老兵庞连芬。 实习(shíxí)记者 金瑶摄(shè)“受过苦的人什么都不怕!”“没人敢当妇救会主任,我敢!”这些话(huà)从104岁的庞连芬口中(kǒuzhōng)说出,依然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仿佛一下子把人拉回80多年前那段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 当年,这位勇敢(yǒnggǎn)泼辣、聪明机智的(de)(de)女干部是平谷区马坊镇早立庄村妇救会主任,周旋在敌人(dírén)的眼皮子底下,掩护支援了很多八路军战士,用柔弱的身躯、过人的胆识、超凡的智慧,承担起后方支援沉甸甸的责任。 当听到记者问起为什么会走上抗日这条路时(shí),老人流着泪说起自己的家史(jiāshǐ)。 “我3岁时妈妈就死了(le),我爸又找了后妈,后妈成天找碴儿打我,现在想起来我都气得哆嗦……”不幸的童年让(ràng)庞连芬比别的孩子更坚强(jiānqiáng)懂事,她13岁嫁到马坊镇的婆家,小小年纪什么活儿都能干,十七八岁就把(bǎ)一个大家庭操持(cāochí)得井井有条,甚至比她小一岁的小叔子刘长增也是她一手带大的。 平谷马坊镇位于当时冀东根据地核心,刘长增十六七岁时经人介绍加入了八路军,庞连芬(pángliánfēn)也深受革命思想的影响,积极为(wèi)抗日(kàngrì)(kàngrì)工作。“七七事变”之后,中华大地涌现出许多抗日团体,其中就有妇女救国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她们有的到前线为战士送饭送水,抬担架救伤员(shāngyuán),有的在敌后为抗日军队准备军衣军鞋(jūnxié),运送粮食和各种军需物资。庞连芬因为干活(gànhuó)出色、性格泼辣,人又聪明,被村里任命为妇救会主任。 妇救会的工作(gōngzuò)又(yòu)苦又累,还冒着生命危险,可这些对从小经历(jīnglì)过苦难生活(shēnghuó)的庞连芬来说(láishuō),都不算什么,她只说了一句“我(wǒ)不怕死”,就挑起(tiāoqǐ)了这副重担。“经常要去接受培训和开会,有时候一去就是十天半个月,把听到的上级指示带回村里,有时候实在没办法,只能扔下孩子去开会……”说到这里,老人忽然又抹起了眼泪。她身边的儿子刘海说:“我妈一共生了8个孩子,但是妇救会工作很忙,实在照顾不过来,当时生活又苦,我先后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夭折了。” 马坊镇(zhèn)是日军“扫荡”的(de)重点,因为离得近,在村里驻扎的鬼子说来就(jiù)来。和鬼子、伪军、汉奸周旋,庞连芬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经验,“我装聋装傻,跟他们说瞎话,鬼子问村书记在哪儿(nǎér)住,跟我问路,我就装耳聋听不见,那时候瞎话可没少说。”就这样,庞连芬凭着自己的勇敢(yǒnggǎn)机智在敌人眼皮子底下,掩护(yǎnhù)了很多八路军战士,“有的同志来了就找我,我把他们藏在玉米地里,半夜再(zài)摸黑给他们送水送饭。” 被(bèi)庞连芬称为“老兄弟”的(de)刘长增走上抗日前线后,手持双枪杀鬼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八路军战士。有时候为了工作他会带着战友秘密回来,都(dōu)是(shì)庞连芬接待。“不能光明正大回家,都是到晚间的时候,看着没什么动静了再进村(jìncūn)。日本鬼子离我(wǒ)们家住的地方也就二里地,同志们来了之后我就立刻放下门帘子,不能透一点儿光,怕被鬼子汉奸发现。” 有一次,冀东根据地战事正酣的时候,刘长增又回来了(le)(le),那段时间敌人盘查得非常严,庞连芬琢磨把他藏在哪里最(zuì)安全,她看到屋里高高的墙柜灵机一动,农村的这种柜子都没有底儿,她就在墙柜底下挖了个一人多深的洞,让刘长增藏进去。日本人来打听,她又装傻说没瞅见(chǒujiàn)不知道,敌人搜了半天什么(shénme)也(yě)没搜到,只能悻悻地离开。后来刘长增在战斗中负伤,子弹把左肩打穿了,回家养伤期间,也是庞连芬掩护照顾他,直到他伤愈归队。但是随着战况越来越激烈(jīliè),刘长增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最后再也没有音讯了。“我头些日子还(hái)想起我这个老兄弟(xiōngdì),我很想他……”说到这里,庞连芬哽咽了。 失去了孩子、亲人,经历了巨大的悲痛,庞连芬和全国人民(rénmín)一起终于迎来了抗战的胜利,她一直担任妇救会主任直到新中国成立(chénglì)以后。如今,庞连芬和小儿子住在一起,生活美满幸福,老人笑(xiào)得(dé)很开心:“太平了,舒心了,睡觉都踏实,喝凉水都是甜的……”
我们的1945|庞连芬:“没人敢当妇救会主任,我敢!”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