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中共甘肃省委召开“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服务甘肃高质量发展”专题协商座谈会 胡昌升主持并讲话
「甘快看」中共甘肃省委召开“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服务甘肃高质量发展”专题协商座谈会 胡昌升主持并讲话
「甘快看」中共甘肃省委召开“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服务甘肃高质量发展”专题协商座谈会 胡昌升主持并讲话
五月的尧山,一峰独秀、草木葱茏、溪水潺潺、鱼鸟成群、村落如画……昔日(xīrì)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山,经过持续开展矿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如今已蜕变成为“流金(liújīn)淌银”的生态绿肺(lǜfèi)。
尧山的生态(shēngtài)之变,只是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生态文明(wénmíng)建设(jiànshè)成效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jìnniánlái),隆尧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jiànxíng)绿水青山(lǜshuǐqīngshān)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环境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绿色低碳发展纵深推进,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答卷上书写着浓墨重彩的篇章。
综合施策、系统集成、创新举措、强化监管,2024年隆尧(lóngyáo)县护蓝、治污、增绿一体推进,PM2.5平均浓度45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浓度79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52天;河流(héliú)水质全面达标,危废、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yòngdì)安全利用率稳定保持100%,隆尧泜河获评(huòpíng)河北省“五星级幸福河湖”;造林上图2172亩,森林(sēnlín)抚育8000亩,双碑乡西良后村被(bèi)认定为省级(shěngjí)森林乡村……隆尧成为美丽河北的生动注脚。
尧山坐落于(zuòluòyú)隆尧县西部,面积约4.8平方公里,相传上古五帝之一(zhīyī)尧帝始封于此,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据《顺德府志》记载,明清时期“尧山圣迹”名列顺德府十二景之一。山分南北两峰,南峰略(lüè)高称(chēng)尧山,北峰称宣务山,合称尧山,又名唐山。
“坚而(jiānér)不脆,韧而不疏”,尧山青石壁立,是天然优质的建筑材料。据《畿辅通志》记载,建于隋代、驰名中外的赵州安济桥,所用(suǒyòng)石料多来自尧山。20世纪80年代,不少采石场、石料厂、石灰窑、水泥厂(shuǐníchǎng)盯上了尧山的天然山石资源,蜂拥至此开山采石。鼎盛时期,在尧山不到5平方公里的区域(qūyù),形成(xíngchéng)了石材企业、水泥厂等近200家相关企业,为周边百姓提供了2万余个就业岗位,石材开采加工成为(chéngwéi)当时隆尧县(lóngyáoxiàn)的重点支柱产业。一时间,尧山炮声隆隆,尘埃弥漫天空(tiānkōng)。
据不完全统计,尧山被挖走资源2亿多立方米,数千年的历史文化(wénhuà)遗存遭破坏,海拔157.6米的南山几近被夷平,掠夺性开采造成地质环境严重受损,满目疮痍的山体(shāntǐ)成了当地村民(cūnmín)心中挥之不去的伤痛。隆尧县山口镇东山南村村民回忆道:“两(liǎng)山间相距不过500米,站(zhàn)在北山却望不见对面的南山轮廓,漫天(màntiān)的粉尘如(rú)锅盖般(bān)严严实实地笼罩在尧山上空,村民们整日将门窗紧闭,田垄间的庄稼也难逃厄运,叶片、果实上覆盖半指厚的灰土,粮食减产、瓜果蔬菜卖不了好价钱。”
以雷霆之势整改,换生态底色归来。面对(miànduì)日益严峻的生态挑战,2008年,隆尧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迈出了尧山生态修复(xiūfù)的第一步,关停尧山区域内所有的采石场、石料厂、石灰窑、水泥厂等企业,从源头切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pòhuài)。这一举措虽然短期内对当地经济造成了一定影响(yǐngxiǎng),却为尧山的绿色重生(chóngshēng)奠定了基础。
同时,隆尧县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修复尧山生态。2011年、2013年和2017年,隆尧县利用国家和河北省国土部门的(de)(de)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8065万元,先后实施了隆尧县尧山废弃石灰岩矿山环境治理一、二、三期工程,每期工程都面临着技术、资金和人力的挑战。最终,在隆尧全县(quánxiàn)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昔日的荒山秃岭蜕变为绿树成荫的生态绿洲(lǜzhōu)。截至(jiézhì)目前,尧山的绿化面积(miànjī)已达(yǐdá)3000余亩,荒芜之地已焕发出勃勃生机,更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隆尧县在尧山外围及周边农田实施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总面积976.7230公顷,总投资1.0013亿元,主要是对尧山周边区域杂乱堆(duī)放的渣堆进行整治(zhěngzhì),并拆除了老奎山、金隆、柴王等(děng)5家大型水泥厂和数10家小作坊,实施地形整治、造林(zàolín)绿化、引水灌溉(guàngài)等工程,累计植树10万余株,复绿面积1000余亩,极大(jídà)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利好纷至沓来。2024年实施的(de)“大陆泽、宁晋泊蓄滞洪区防洪工程与安全建设项目(jiànshèxiàngmù)”隆尧段北澧河(hé)扩挖疏浚,共产生弃土42万余立方米(lìfāngmǐ)(自然方)。隆尧县委、县政府(xiànzhèngfǔ)结合尧山(yáoshān)区域生态修复工程测算(cèsuàn)的尧山区域需要客土的情况,秉承合理用地、防止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目标,将全部弃土用于尧山南山核心区客土覆盖工程,提高尧山南山的土壤立地条件,为尧山南山的绿化复绿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截至目前,已转运(zhuǎnyùn)弃土20余万立方米,并且同步实施防护水土流失措施,共修筑挡土墙2000余米(yúmǐ),撒播草籽花籽,种植(zhòngzhí)绿篱、花灌木等4万余平方米,铺设灌溉管道4000余米。
春风催(cuī)新绿,植树正(zhèng)当时。2024年3月,隆尧县发起“我在尧山(yáoshān)有棵树”公益活动,动员引导全社会力量通过捐赠苗木、义务(yìwù)植树、认建认养等方式参与尧山绿化公益活动。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gànbùqúnzhòng)积极响应,社会各界迅速行动、踊跃参与,一批亲子林、爱心林、教育林、企业林、组织社团林等快速形成。近年来,隆尧县先后实施了多次工程造林和义务植树基地建设,高标准完成(wánchéng)新造林2700余亩(yúmǔ),林木覆盖率达到了40%以上。
据悉,当前隆尧县(lóngyáoxiàn)正谋划总投资8741万元,在(zài)尧山核心区实施生态修复工程(gōngchéng)、林草绿化工程、引水灌溉工程、道路联通工程,该项目已通过市局论证,正积极对接省厅,准备提交省级审查。
良好的(de)生态环境是最(zuì)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生态修复工程的持续推进,尧山不仅恢复了自然生态的平衡,重现了“尧山圣迹”的秀美风光,也成了当地群众休闲健身的“生态后花园”。每到周末或节假日,熙熙攘攘的人群便如潮水般涌入这片绿色的海洋,或轻踏林间蜿蜒小径,听风掠过枝叶(zhīyè)的私语与脚下(jiǎoxià)落叶的沙沙合鸣;或沿石阶攀登至山巅之上(zhīshàng),俯瞰云海翻涌(fānyǒng)、群峰叠翠。在这方天地间,尽情享受大自然馈赠的宁静与惬意(qièyì),让心灵在青山绿水间得到舒展与洗涤。
2024年5月,“大美尧山·魅力(mèilì)隆尧”生态健(jiàn)步行活动在山口镇(zhèn)尧山环山路举办,引导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主动关注(guānzhù)尧山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营造浓郁的全民健身氛围,不断增强健身意识和健康水平。“隆尧正在成为一座让人们向往的宜居(yíjū)、宜业、宜行、宜游的魅力城市!”参与生态健步行活动的群众表示。
山还是那片山,发展理念却不(bù)一样了,如何让关停的废弃(fèiqì)矿山重焕生机?发挥其生态价值成为优选项。隆尧县坚持保护优先(yōuxiān),将人工(réngōng)修复与自然恢复结合起来,不搞开发建设,持续打造保护生态环境,营造美丽家园。
昔日(xīrì)废弃矿山,今朝换了新颜,她已成为(chéngwéi)隆尧人民爱去、常去的生态福地、县城绿色后花园。
建好管好用好蓄滞洪区,隆尧县(lóngyáoxiàn)(lóngyáoxiàn)探索生态优先、绿色治理的(de)脚步越来越快。2022年(nián)7月,国家发展(fāzhǎn)改革委(wěi)批复大陆泽、宁晋泊蓄滞洪区防洪工程与(yǔ)安全建设项目,该项目是国务院部署实施的“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建成后有望形成安全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多赢的局面。作为蓄滞洪区要地,隆尧县域内宁晋泊蓄滞洪区面积428平方公里、大陆泽蓄滞洪区面积21平方公里,涉及9个乡(镇)152个村和柳行农场。
目前,隆尧县实施的河道治理项目工程内容包括撤退路(lù)46条、桥梁(qiáoliáng)1座(zuò)(zuò)、涵洞1座;滏阳(fǔyáng)河右堤堤顶路建设总长(zhǎng)22.5千米,其中复堤段(dīduàn)18.5千米,非复堤段4000米;小漳河右堤堤顶路建设总长14.5千米,其中复堤段长4500米,非复堤段10千米;防浪墙工程总长3000米,其中滏阳河2500千米,小漳河500米;北澧河清淤扩挖段长22.4千米,节制闸1座(范庄节制闸),新、老北澧河桥梁共计15座,涵洞共计10个。
治水,更要(gèngyào)用好水。河安湖晏、水清鱼跃、岸绿景美、宜居宜业……泜河隆尧县段2024年获评河北省“五星级”幸福(xìngfú)河湖。
泜河西起太行山东麓(dōnglù),过临城(línchéng)、内丘、隆尧(lóngyáo),经宁晋泊注入滏阳河,其中在隆尧县境内长33公里。其流域内曾谱写过浓墨重彩(nóngmòzhòngcǎi)的历史(lìshǐ)篇章,孕育出灿烂的尧山文化。黄帝(huángdì)躬耕干言冈,尧帝建都柏人城,舜纳大麓于尧台,大禹治水大陆泽……可以说,泜河是一条史诗级的河流,这里人文荟萃、名人辈出、人杰地灵。漫步美丽河滨,犹如重温华夏历史。
1964年,泜河断流后,生态环境一度陷入(xiànrù)恶性循环(èxìngxúnhuán)。当地(dāngdì)村民回忆道:“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泜河沿岸生产生活用水量骤增,导致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叠加河道内的无序采砂(cǎishā),地表植物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河床沙化现象突出(tūchū),水生态功能几近丧失,再加上当时环保(huánbǎo)意识不强,周边村民都往河道内扔垃圾,一到夏天臭味扑鼻,熏得都不敢靠近。”
为真正把泜河变成惠及全县人民的幸福河,隆尧县近年来大力实施泜河综合治理(zōnghézhìlǐ)和水生态(shēngtài)涵养工程,以“规划引领、生态支撑、文化铸魂、综合开发”为指导思想,以“防洪、生态、文化、宜居”为功能定位(gōngnéngdìngwèi),在取缔所有采砂场的基础上,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整治,按照“能调尽调、能引尽引、能补尽补”的原则,通过(tōngguò)南水北调、汛期蓄水(xùshuǐ)、上游水库放水等方式补水蓄水,逐渐恢复(huīfù)河道功能,并着力(zhuólì)打造具有(jùyǒu)水源涵养、生态休闲、高品质、高效益的特色滨水景观(jǐngguān)带,总体构成(gòuchéng)“一带、两园、三区、多节点”的格局,即构成泜河滨水景观带,泜河森林公园与象城湖公园两个主题公园,历史(lìshǐ)文化区、滨水休闲区、生态湿地三个特色景观区,以及泜河两岸分布多个景观节点的格局。
上游段13公里,打造现代农业观光带;中游县城中心段,长12公里,打造泜河生态(shēngtài)观光带;下游段8公里,打造生态林绿色长廊。通过泜河综合整治,全面提高城市防洪(chéngshìfánghóng)、蓄洪、除涝能力,涵养(hányǎng)水源,打造城市海绵体(hǎimiántǐ)。通过营造人工湿地促进水体净化(jìnghuà)再利用,打造泜河生态观光带,沿岸村庄(cūnzhuāng)建设“美丽乡村”体验区。提升滨水空间的活力与人气,打造集城市文化展示、生态休闲于(y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滨水区。
经过数年治理,一大批绿化滩地、滨水公园、文化广场等工程在泜河两岸建成,初步(chūbù)形成了森林公园、象城湖公园、生态廊道、历史文化展示区、滨水休闲区五大(wǔdà)功能(gōngnéng)分区,打造了水清(shuǐqīng)、河畅、岸绿、景美的良好生态环境,整体提升了城市品位与人居环境。
家住隆尧县官庄村的(de)李大爷,每天早上(zǎoshàng)都要去泜河岸边的健身步道锻炼,晚上要去广场散步。他感叹道:“如今,泜河两岸的生态环境(shēngtàihuánjìng)真是大变样。每天在河边走一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沿岸的美景(měijǐng),真是让人心旷神怡,烦恼都烟消云散了。”
仲夏(zhòngxià)时节(shíjié),漫步于泜河隆尧县生态湿地(shīdì)(shīdì),只见宽阔河道波光潋滟,两岸草木葱茏丰茂,白鹭忽而掠过水面,轻盈的身影为湿地增添了几分灵动。“泜水清且浅,沙砾明(míng)可数。漾漾浮轻波,悠悠汇远浦……”郑板桥的《泜水》所勾勒的风光已然重现,只不过,眼前这水比昔日更清,景色比昔日更美。
探寻“生态+文旅”新(xīn)路径
每年清明节前后,正是隆尧县周张村百年梨园的盛花期。周张村一带沙土地较(jiào)多,非常适合(fēichángshìhé)梨树生长。早(zǎo)在宋元时期,当地(dāngdì)村民便开始种植梨树,至今村里还有200余棵100年以上的老梨树,因此得名“百年梨园”。
为吸引全国游客前来赏花游玩,当地举办了隆尧周张赏梨花(líhuā)休闲游活动(huódòng),让游客赏梨花、看演出(yǎnchū)、品美食,持续擦亮(cāliàng)“周张梨”品牌,以“梨经济”助力文旅产业发展,开辟出一条强村富民之路。周张村赏梨花休闲游活动已连续举办了四届。
今年以(yǐ)来,隆尧县大力实施“2443”工程,以乡村全面振兴为(wèi)重点(zhòngdiǎn)攻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该县宣传推广周张梨、泽畔(zépàn)贡藕、梅庄苹果、小孟甜瓜、隆尧大葱等特色农产品,以旅游观赏推动乡村发展,以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尧帝庙(miào)及庙碑、龙王庙(lóngwángmiào)、彦琮法师墓、赵渔题字,隋代隆胜寺、唐代宣务山石窟(shíkū),明代三天阁(gé)、书房楼、三官庙……隆尧县历史悠久,有4300年的文字(wénzì)史和2300年的置县史,是尧帝封地(fēngdì)、唐朝李氏帝王祖籍,被誉为“唐尧圣地、李氏故里”。隆尧境内有保存较完整的柏人城址和唐祖陵2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wénwùbǎohù)单位,有隆尧秧歌戏、招子鼓、泽畔抬阁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县”。
近年来,隆尧县(lóngyáoxiàn)持续加大尧山生态修复和柏人城遗址考古勘探发掘力度,加快推进(tuījìn)唐祖陵、柏人城遗址公园建设,对尧文化(wénhuà)、柏人文化、李唐文化的传承与(yǔ)发展进行深入探讨,使隆尧丰富的文化遗产价值充分活化转化,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展现形式。
2024年6月,以“尧山文化与(yǔ)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承尧山文化开启美好未来”为主题,中国·隆尧首届(shǒujiè)尧山文化论坛(wénhuàlùntán)在邢台市举办,挖掘唐尧文化资源、传承尧山文化精髓,展示“唐尧圣地李氏故里(gùlǐ)”独特魅力。
打造尧山文化符号,持续推进乡村(xiāngcūn)振兴。立足尧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泜河与县城一脉相承的自然元素,山口(shānkǒu)镇近年来推动形成(xíngchéng)山水相映、人文厚重的发展(fāzhǎn)格局,走深走实“生态+文化”融合发展之路,着力挖掘“尧山文化”等资源,为实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今年的隆尧县(lóngyáoxiàn)《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隆尧县将大力实施尧山生态修复重点(zhòngdiǎn)任务,打造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紧盯工业企业、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等(děng)重点领域,推进(tuījìn)散煤治理、露天(tiān)禁烧、禁燃禁放等重点工作,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落实“河长制”,谋划推进水源贯通、北澧河夹道调蓄、坑塘蓄水(xùshuǐ)排涝综合整治等水利工程(shuǐlìgōngchéng),确保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确保危废收集、贮存、处置率保持100%,让隆尧的天更(gèng)蓝、水更清、地更净。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如今的(de)隆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huòdé)感、幸福感、安全感(ānquángǎn)不断增强。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